大学毕业的时候,正赶上美国互联网泡沫崩溃,这当然连累了全球股市,而我在1998年时候就已经由于学业繁忙而收手不干了,安稳地到了2003年,那时候正好比较空闲了,又把目光聚焦到了中国股市上。老韭菜都知道,那段时间是从2001年开始下跌途中的一朵小浪花,随后会有更加猛烈的崩盘。
既然算是小牛市,那么人气还是很兴旺的,记得那时候同事都在炒股,白天基本都是在看股票,下订单,到了晚上才加班干活,公司也有加班文化,甚至把加班当成考核指标之一,所以大伙乐此不彼。那时候我的水平已经有所进步了,不再纯粹沉迷在技术分析之中,开始考虑企业基本面的问题了,青岛海尔,民生银行,前锋股份等等蓝筹,就是我当时买卖的股票,但是买卖的标准,还是基于技术分析,什么MACD, KDJ, 黄金交叉,死亡交叉,红三兵,久盘必跌之类的,所以我当时不可能长期守住一个股票,基本几天就要交易一次,正逢小牛,我虽然投入的不多,但是你想啊,有时候一天买,隔天卖就能赚上个好几千的,如果侥幸中个新股,一天就能赚上万,这对年轻人来说,正市一种强烈的诱惑。
因为不能长期守股票,所以基本没有经历过一次涨停的(不像现在,对涨停已经视而不见了)。这些技术指标在牛市里市非常管用的,当时有句话叫,“长线是金,短线是银”,家人还叫我短线高手。这些表象迷惑了我,使我对技术指标更加坚信不疑。 我印象中那次小浪花从2003年下半年快年底的时候就开始了,当时即便出差在外,也不忘经常查看股市。 到2004年3月份时候,单位里基本都在炒股了,讨论的也是股市了,领导也不阻止,因为领导们也加入了讨论当中:)当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候,宏观调控来了,然后的论调是宏观调控长期利于中国经济发展,短期可能对股市不利,大家既然到股市里来,赌的就是中国经济的美好未来,所以不为所动。其实当时因为经济不好,大多数股票的估值已经非常高了,多在30倍市盈率以上,在熊市里,基本面是没法支撑这样的估值的。所以2004年3月-4月,就是当时的顶了,接下来,股市进入阴跌+暴跌,要知道,市场牛市的时候,再大问题都不是问题,who cares? 大伙都忙着赚钱,你别胡说八道挡了大家的财路!只有当市场崩溃的时候,泥沙俱下,你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,很多机构资金链一断,就更加带动市场进行估值回归。哥的运气还算不多,我虽然没意识到估值太贵,但是从技术分析看出来主力在出货,因为那个技术指标好得太不真实,于是抛掉了大多数股票,还留了一点在青岛海尔上。
记得当时有个著名的事件就是德隆系的崩盘。德隆系曾有资本市场第一猛庄之称, 他们一度涉足几乎所有金融行业。凶悍的操盘,之前都被传为资本市场美谈,但是2004年,德隆系资金断裂,东山事发。记得当时德隆系的股票,那可是壮烈的跳水比赛啊,而且一跳就是好几天,甚至一个月。2006年01月19日,德隆主案在武汉中院拉开庭审帷幕,三家被告的德隆公司和7个自然人,牵涉了全国2500多家机构和3.2万多人。而检方对唐万新涉案指控更是高达500多亿。唐万新受审,主要涉及到两宗指控:其一是涉嫌非法吸纳公众存款罪,二是非法操纵股价罪。再后来中国股市经过数年的慢熊,在股民们的心情从不相信,到慢慢失望,到最后的绝望中,跌到2005年10月终于见得历史大底的998点。
事后分析,香港股市在从2003年就见底了,在2004年3月后跟大陆股市一起见顶回落,但是香港股市不同的是,人家没有创新低,而是下跌后快速反弹,在大陆股市阴雨绵绵的下跌,大陆股民心情沮丧的时候,香港股市反而不断创高。这是为什么?估值!香港股市当时估值实在太低了,没有下跌的能量,而且香港当时受国际形式影响更大,因此没有跟随大陆股市进入熊市,而是追随外部市场提早进入了慢牛。当然,哥当时没有这个意识,对海外市场没有一点了解,也不懂估值。
欢迎收看我前面一篇股市情缘。